近日,多地公布社保由税务局征收,灵活用工平台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到底合不合规?能不能用来税收筹划呢?
灵活用工平台有哪些优势?
灵活用工相比于传统的劳动合同,双方在时间、报酬方面都更加灵活,同时用工单位也不用给劳动者缴纳社保,经营成本降低。
但灵活用工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双方都受制于税收。
对于劳动者,取得劳务报酬用人单位要按照20%预扣预缴个税,开具发票时还要缴纳3%的增值税,税负无疑是高的。
对于企业,由于劳动者不愿意提供发票,缴纳增值税,无法获得合法的税前扣除凭证,面临企业所得税调增的风险。
于是,灵活用工平台应运而生。
灵活用工平台作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平台,一方面可以替劳动者申报个税,一方面又能给用工单位开具专票,对双方都更有利。
同时,灵活用工平台通常与多地政府签订委托代征协议,能对劳动者视为个体工商户进行核定征收,税负是非常低的,通常月收入10万元以下,个税税负只有1.5%左右。
因此,灵活用工平台,具有税负低、更便捷的优势,在共享经济的大势头下,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灵活用工平台合规吗?税务总局明确回复!
灵活用工税负这么低,还能代开发票,那么灵活用工平台合法吗?开具的发票合法吗?
国家税务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765号建议的回复中,明确了对灵活用工人员从平台获得的收入作为经营所得的问题。
这表明了税务总局对灵活用工平台本身是认可的,同时,也明确了灵活用工人员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或者未注册个体工商户但在平台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经营所得”计税。
灵活用工平台运作的核心业务是与税务局签订委托代征的协议并申请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
申请委托代征需要满足《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在大量涌入分羹的平台中,有一些虽然与当地政府签订委托代征的协议,但后期由于管理不严,非常可能被取消代征资格。
因此,按照规定成立,具有资质的灵活用工平台是合法的。同时,纳税人还是应该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筛选出那些不合规的平台。
灵活用工平台筹划靠谱吗?3个雷区一定要避开!
社保是企业人工成本中占比较大的一项支出,是税收筹划的重要部分。
社保入税后,又会有很多灵活用工平台跳出来包揽生意,建议企业思虑周全后再做选择,切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3个雷区一定要注意!
风险1:选择不合适的人群进行筹划
传统行业利用灵活用工平台筹划,重点是要变劳动关系为劳务关系。适用的人群有以下3种1、本来就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的劳动者;2、工作性质更偏向于按劳分配所得,或者工作量不均衡的岗位,例如文案撰写、设计等。
3、双方都有真实意向不缴纳社保,将劳动关系转换为劳务关系。
就目前中国现状来看,缴纳社保依然是工作稳定、有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如果企业仅仅为了降低成本就强行进行筹划,尤其是针对高管、核心人员,非常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员工离心,可谓是得不偿失。
风险2:资金安全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下,企业需要先把劳动者的报酬打给平台,平台再分发下去,这样就面临平台私自挪用客户资金或者平台账户资金被盗的风险。
风险3 平台不可靠,违法风险高
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平台,有些平台取得资质后用来从事洗钱、虚开发票、盗用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企业如果与这些平台合作,也会引火上身。
选择合适的平台,一定要关注4个方面:
(1)产品:产品方案应该有法律条款支撑。
(2)团队:团队的专业素质必须过硬,税法、合同法、劳动法、刑法都要懂。
(3)客户:如果平台服务过的的客户是和企业自身相似的,企业也算是心里有了底。
(4)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强的平台,才值得信赖!
其实,社保入税企业不必恐慌,不必乱投医,目前仅仅是将社保缴费的工作转到了税务局,短期内还不会涉及到税收信息共享、数据同步。
从长远来看,社保入税能提高征管能力和征管效率,给整体的减税降费争取更多的空间,促进社保费的降低。
国家也一直在实行各项减税降费的政策,比如今年疫情期间,就出台了社保减免的好政策,至今年年底,中小微企业的社保公司部分都是免征的。